公司是合成生物學龍頭企業,開創性布局生物基長鏈二元酸以及聚酰胺 56 等產 品,持續推進產品創新。公司以合成生物學為基礎,利用生物化工技術開發傳統化 學合成法無法生產或成本較高的產品,是全球唯一可生產 DC18(18 個碳原子的長 鏈二元酸)的企業,公司長鏈二元酸全球市占率 60%以上,廣泛應用于工程塑料、 香精香料、制藥等多個下游領域。
(相關資料圖)
公司持續進行產品創新,在生物法長鏈二元酸、 生物基戊二胺及生物基聚酰胺功能材料等領域所積累的生物制造技術基礎上持續研 發,不斷改進菌種及純化工藝,提高生產效率,高溫聚酰胺、連續纖維增強型生物 基聚酰胺復合材料的應用開發取得積極進展,目前已經進入到樣品試制階段,有望 在交運物流、新能源裝備、建筑裝飾等領域的大場景中實現“以塑代鋼、以塑代鋁、 以熱塑替代熱固”。公司大力推動生物基聚酰胺基復合材料在各領域的應用開發,同 時深入挖掘市場空間大、產品替代性強的專業化應用,為進一步下游應用和業務擴 展奠定基礎。
疫情擾動下需求疲軟拖累下游推廣,公司保障穩定生產,努力推進項目建設。 公司 2022 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 24.41 億元,同比增長 3.28%;實現歸母凈利潤 5.53 億元,同比下降 6.97%;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 5.31 億元,同比下降 5.39%。分季度 來看,2022Q4 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6.03 億元,環比增長 9.93%,實現歸母凈利潤分 別 0.67 億元,環比下降 55.2%。2023Q1 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5.05 億元,同比下降 23.56%,環比下降 16.23%,實現歸母凈利潤 0.57 億元,同比下降 67.09%,環比 下降 14.38%,主要受下游需求影響。
2022 年全年在新冠疫情反復下,各地工廠受 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導致長鏈二元酸、聚酰胺等主營產品開工率不及預期;同時, 疫情影響下需求疲軟,聚酰胺等產品的推廣進展節奏有所放緩。面對復雜經濟形勢, 公司保障穩定生產,努力推進項目建設,基本保持業績穩定。2023Q1 下游需求持 續疲軟,影響長鏈二元酸銷售,公司業績承壓。未來隨聚酰胺推廣工作有序開展疊 加下游消費需求復蘇,公司業績有望持續改善。
公司調整產品結構,長鏈二元酸毛利率穩定,聚酰胺推廣有望為公司帶來業績 增量。公司逐步擴大聚酰胺業務收入占比,2022 年公司長鏈二元酸收入占比 86.05%, 同比下降 4.79 個百分點;生物基聚酰胺收入占比 9.49%,同比增加 2.55 個百分點。 其中長鏈二元酸作為公司主營產品毛利率常年穩定在 40%以上,2022 年為 40.69%, 受益于部分產品單價的上漲,2022 年長鏈二元酸系列銷售收入同比增長 5.02%;同 時,公司大力推廣聚酰胺產品的銷售,雖受疫情和經濟因素影響,下游需求疲軟導 致銷售收入同比下降 21.57%,毛利率不及預期,但看好未來聚酰胺下游應用場景的 開拓修復單產品毛利,為公司業績提供增量。
公司盈利能力和期間費用率穩定。公司 ROE 整體較為平穩,2022 年公司 ROE 為 5.05%,同比下降 0.64 個百分點,2022 年 ROIC 為 2.67%,同比下降 0.86 個百分點。 公司 2022 年銷售毛利率和銷售凈利率分別為 35.24%、25.1%,分別同比下降 3.79 和 4.33 個百分點,總體表現平穩。從期間費用來看,2022 年公司期間費用率為 5.18%, 同比下降 0.6 個百分點,其中銷售費用率為 1.85%,同比下降 0.05 個百分點;管理費用 率為 7.73%,同比增長 1.64 個百分點;財務費用率為-12.09%。單季度來看,2022Q4 公司銷售費用率為 1.96%,同比下降 1.02 個百分點;管理費用率為 11.29%,同比增長 5.3 個百分點;財務費用率為-2.2%。2023Q1 公司銷售費用率為 2.39%,同比增長 0.61 個百分點;管理費用率為 12.9%,同比增長 8.3 個百分點;財務費用率為-5.3%。
其中, 管理費用大幅增加主要是公司因間隔性臨時停工增加了相關費用,以及股份支付費用增 加導致,但公司三費整體管控合理。公司 2022 年資產周轉率為 14%,同比下降 0.02 個 百分點,較為穩定。
公司研發費率大幅上升,核心研發人員在生物制造領域具備豐富經驗。公司一 直注重研發投入,研發費用逐年增長,研發費率連續多年均維持在 4%以上, 2022 年 公司研發費率為 7.69%,同比增加 2.04 個百分點,研發費用達 1.88 億元,較上年 同比上升 40.58%。2023Q1 公司研發費率達 9.83%,同比增長 3.97 個百分點。公 司全年研發人數和研發項目投入均有增加,2022 年研發人員占比 18.89%,同比增 加 0.51 個百分點,研發人員學歷結構合理,核心成員均在生物制造領域具備豐富經 驗。
公司資本結構合理,償債能力較強。公司資產負債率有所上升,2022 年公司資產 負債率為 15.64%,較上一年度上升 6.32 個百分點,2023Q1 資產負債率為 16.95%,環 比增長 1.31 個百分點,屬合理范圍。公司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常年保持高位,2022 年 公司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分別為 5.95、4.75,2023Q1 公司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分別為 4.87、3.85,均表現較好,說明公司資產的變現能力較強,同時具備較好的償債能力。
公司現金流充足,為后續產能擴張及開拓市場提供保障。2022 年公司凈現比為 1.31,2023Q1 為 1.1,均維持高位,表明公司現金流充足。2022 年,公司投資活 動現金流出較多,達 41.98 億元,主要是公司山西項目建設投資增大及公司收回大 額銀行理財產品導致。同時公司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逐年上升,2022 年達 8.04 億 元,同比增加 38.88%。公司擁有充沛的現金流為后續項目建設和產品推廣提供保障。
長鏈二元酸是重要的精細化工原料,生物法制備長鏈二元酸優勢突出。長鏈二 元酸是指碳鏈上含有 10 個以上碳原子的直鏈脂肪族二元酸,是一種重要的精細化工 原料。長鏈二元酸主要有三種制備來源,分別是植物油裂解、化學合成法以及生物 發酵法。其中,植物油裂解制取目標產物純度不高,易受自然條件限制,推廣難度大; 化學合成法具有工藝復雜、條件苛刻、收率低、純度低、成本高、污染等特點,目 前只有 DC12 實現了工業化;而生物發酵法可以生產出化學合成法所不能生產的長 鏈二元酸(如 DC13 以上的長鏈二元酸),極大地拓展了二元酸在工業領域的應用, 同時,在合成的難易和經濟性方面更具有極大的優越性。
長鏈二元酸在工程塑料、香精香料、制藥等多個下游領域均有應用,對應市場 需求快速增長。工程塑料方面,二元酸合成的尼龍具有低吸水性能和尺寸的穩定性, 使其成為重要的工程材料,應用于汽車、刷絲等領域,因良好的抗拉耐磨性能,經 其改造后的汽車輪胎能提高使用壽命 5~10 倍。2021 年,我國工程塑料產業市場需 求總量達 665 萬噸,同比增長 6.06%,2022 年,市場規模將突破增長達 680 萬噸。 香料方面,利用二元酸還可以合成大環麝香,大幅降低麝香的生產成本,是未來發 展的方向,國內香料香精行業仍將保持較快增長,預計到 2024 年需求量將增長至 175.1 萬噸。藥物方面,利用長二元酸做長效降糖藥,藥效相比短鏈二元酸更加明顯, 而化學法制備長鏈二元酸成本高,生物法成本優勢明顯。此外,長鏈二元酸在金屬 防銹、涂料、潤滑油、增塑劑等領域都有應用。
供給端看,長鏈二元酸行業高度集中,公司占據較大市場份額。以英威達為代 表的傳統化學法長鏈二元酸自 2015 年底開始逐步退出市場,以生物制造方法生產的 長鏈二元酸系列產品由于經濟性及綠色環保優勢突出,逐步主導市場。目前,全球 生物法長鏈二元酸產能約為 17.05 萬噸,公司擁有長鏈二元酸產能 11.5 萬噸/年,居 于首位,產能市場占有率 67.45%。設計產能第二位的新日恒力 5 萬噸/年長鏈二元 酸于 2022 年 5 月投產,山東瀚霖雖然有 1 萬噸/年的設計產能,但是在與凱賽的專 利糾紛中敗訴,已經退出長鏈二元酸市場;隆和通生產線至今未生產出合格產品; 海外巨頭贏創、英威達均采用化學法生產;其他企業產能較小,主要服務局部市場 或處于實驗階段,生物法長鏈二元酸行業格局高度集中。
癸二酸為 10 碳長鏈二元酸,下游用于紡織、增塑劑、潤滑油、溶劑、粘合劑和 化學中間體等領域。癸二酸制備為癸二酸二酯系列產品可用于主塑料工業級合成橡 膠工業用作增塑劑;癸二酸還可以和己二胺或者戊二胺合成聚酰胺,用于紡織、工 業領域,同時其它領域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在汽車防凍液、潤滑油以及電子產品等 方面用量逐年擴大。2021 年癸二酸全球約 11 萬噸的需求規模,預計到 2024 年全球 癸二酸需求規模增長至 12.92 萬噸,市場空間廣闊。
我國癸二酸以出口為主,出口均價逐年上升。從我國癸二酸進出口數量來看, 我國癸二酸出口量遠大于進口量,據統計,2021 年我國共出口 6.67 萬噸癸二酸, 2022 年受到疫情影響,出口量略有下降,共出口 4.26 萬噸,同比下降 36.11%,但據海關總署數據,2022 年癸二酸出口均價(含稅)為 3.27 萬元/噸,同比增加 18.2%。 癸二酸下游需求豐富,未來有望持續拓展國際市場,提高利潤水平。
公司生物法長鏈二元酸產能持續放量,癸二酸投產穩固行業地位。公司是全球 生物法長鏈二元酸的主導供應商,目前擁有生物法長鏈二元酸 7.5 萬噸產能,是全 球唯一可以量產 DC10-18 的企業。同時,山西合成生物產業生態園區項目中年產 4 萬噸生物法癸二酸項目已于 2022 年三季度建成并開始生產。目前癸二酸傳統生產方 式為蓖麻油水解裂解制取,全球市場規模約為 11 萬噸,公司該項目是全球首創的生 物法癸二酸產業化項目,癸二酸可作為聚合單體用于生產長鏈尼龍、癸二酸的酯類 等產品,其主要客戶與公司長鏈二元酸(DC11-DC18)的客戶部分重疊。
隨著公司 生物法長鏈二元酸技術水平持續提高和癸二酸產能投產,預計公司將繼續主導全球 長鏈二元酸市場。從銷量上看,2022 年受疫情影響,公司銷量小幅下滑,但客戶基 本未受到影響,未來隨癸二酸逐步放量有望持續提升公司業績,穩固行業龍頭地位。
聚酰胺下游應用廣泛,出口市場韌性較強。聚酰胺具有無毒、質輕、優良的機 械強度、耐磨性及較好的耐腐蝕性,廣泛應用于工業中制造軸承、齒輪、泵葉及其 他零件。此外其熔融紡成絲后有很高的強度,主要做合成纖維并可作為醫用縫線、 于針織及絲綢工業,在工業上還可用來制造簾子線、工業用布、纜繩、傳送帶、帳 篷、漁網等。受疫情及下游需求疲軟等因素影響,近幾年我國聚酰胺行業銷量小幅 下降,但出口市場韌性較強,出口量保持穩定增長,進口量明顯下降。根據數據顯 示,2021 年我國聚酰胺產量為 445.21 萬噸,表觀消費量為 459.19 萬噸,聚酰胺進 口量為 54.14 萬噸,出口量為 40.16 萬噸。
傳統聚酰胺以 PA66 為主,己二腈技術壁壘長時間制約 PA66 發展。PA66 由己 二酸和己二胺縮聚制成,其中己二胺由中間體己二腈通過加氫制得,而己二腈核心 生產技術被英威達等歐美企業控制。我國己二腈工業化生產尚處于起步階段,自研 道路舉步維艱。全球的己二腈產能集中在美國、法國和日本,美國英威達是全球最 大的己二腈生產商。目前,中國化學已成功開出己二腈,但對國際巨頭的替代仍需 時間。
生物基聚酰胺性能更優,2025 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 200 億。生物基尼龍相較于 傳統石油基尼龍材料性能更加優異。以 PA56 為例,PA56 由于具有與 PA66 相似的 密度、熔點、強度等特性,可以部分替代化學法合成的 PA66,應用到民用絲領域的 紡織服裝、工業絲領域的氣囊絲、簾子布等領域,同時相較 PA66,PA56 具有的氧 指數高、低溫染色性等獨特性質使其在紡織領域做出的產品柔軟透氣性、安全性更 好,同時還可以拓展到工程材料、改性塑料等其他應用領域。未來有望逐步滲透汽 車、工程、電子電氣等大應用場景,工程領域和汽車領域技術設備要求相對較低, 預計在該領域生物基尼龍材料的滲透率較高且滲透增速較快,而電子電氣等領域技 術設備要求較高,滲透率相對較低且滲透速度相對較慢,我們預計 2025 年生物基尼 龍市場空間有望達到 218.84 億元。
戊二胺主要用于生物基聚酰胺的生產,生物基戊二胺較石油基材料具有顯著的 成本優勢。戊二胺有一定的腐蝕性,發酵液成分復雜,含有大量雜質,分離難度大。 生物基戊二胺主要用于生物基尼龍的生產,其生產不再以石油等為原料,而是以玉 米等環保可再生資源為原料,通過對中間體葡萄糖液的發酵及提取,最終得到可自 用或外售的生物基戊二胺。 生物基戊二胺制備難度大,布局企業較少。目前生產戊二胺的企業包括凱賽生 物、日本東麗、日本味之素、韓國希杰、寧夏伊品生物等,公司 5 萬噸/產能已于 2021 年投產,另有 50 萬噸生物基戊二胺于山西合成生物產業生態園區在建,預計 2023 年投產。
原料端看,生物基尼龍主要以玉米為原材料,公司具備成本優勢。公司生物基 戊二胺的原材料目前主要為玉米,生物基聚酰胺的原材料主要為二元酸和自產的戊 二胺。截至 2023 年 4 月 26 日,玉米現貨價為 2734.29 元/噸,2023 年均價為 2800.27 元/噸,較 2022 年均價 2781.14 元/噸同比上漲 0.69%。公司烏蘇基地位處新疆,靠 近玉米產區,享有玉米采購及運輸優勢。同時,公司 240 萬噸玉米深加工項目預計 于 2023 年年底投產,屆時或將進一步優化公司生物基聚酰胺成本結構,打開生物基 聚酰胺產品利潤空間。
供給端看,生物基尼龍技術壁壘較高,僅公司具備大規模產業化技術,同時開 發不同性能特點的生物基尼龍產品(PA5X)占領各細分尼龍市場。公司是最早布局 相關專利,并開始量產 PA5X 系列產品的公司。目前公司在該細分領域短期內將不 會出現直接競爭對手。同時,通過拓寬尼龍產品線的策略,不僅可以占領多領域的 市場,增加整體產品銷量,還可以通過靈活調整產品結構適應市場需求和價格的變 化,提高公司整體的抗風險能力。公司的生物基聚酰胺與連續玻璃纖維或者碳纖維 制成的復合材料,正在多個領域進行應用開發和測試。
公司生物基聚酰胺產能落地在即,下游應用場景廣泛。凱賽(烏蘇)年產 5 萬 噸生物基戊二胺及年產 10 萬噸生物基聚酰胺生產線已于 2021 年中期投產,生物基 聚酰胺產品開發了 300 多家客戶并開始形成銷售,公司產品主要應用于民用絲、工 業絲、無紡布、工程塑料、玻纖增強復合材料和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等領域。此外 公司山西合成生物產業生態園區項目中年產 50 萬噸生物基戊二胺、90 萬噸生物基 聚酰胺等項目將與下游產業鏈配套項目一并規劃,預計 2023 年年底投產。
公司生物 基聚酰胺產品主要包括 PA56、PA510、PA5X 等,重點開發的聚酰胺 PA56 產品性 能接近通用型聚酰胺PA66,而目前生產PA66 的上游原材料己二腈一直較依賴進口, PA56 作為一種新型生物基材料,其推廣也將對改善我國關鍵材料對外進口依賴有著 積極作用,目前其產品性能和應用潛力逐漸為市場所接受和認可。此外,生物基戊 二胺的原材料目前主要為玉米,相較于傳統石化工藝有更顯著的成本優勢并且能夠 大量減少碳排放,同時公司還在積極探索以秸稈等生物廢棄物代替玉米等糧食產物 作為原材料的工藝技術,在“碳中和”大背景下,生物基聚酰胺有望迎來大場景應用。
聚酰胺復合材料突破關鍵產業化技術開發,山西綜改區項目協同效應加速帶動 下游應用場景落地。山西合成生物產業生態園是由山西綜改區引進公司打造的合成 生物全產業鏈集聚園區。2022 年 6 月 30 日,中材科技全資子公司泰山玻璃纖維有 限公司擬斥資 36.84 億元,投建年產 30 萬噸高性能玻璃纖維智能制造生產線項目, 建設期 26 個月,建設地點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
目前公司突 破系列連續纖維增強熱塑性生物基聚酰胺復合材料的關鍵產業化技術,已經進入到 樣品試制階段,有望進入“以塑代鋼、以塑代鋁、以熱塑代熱固”,替代金屬、替代 熱固型材料的大應用場景,例如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設備,有輕量化需求的新能 源汽車、高鐵、集裝箱等交通運輸設施,綜合阻燃保溫建筑材料等眾多復合材料類 下游產業。公司在山西綜改區規劃的 90 萬噸聚酰胺產能有望與園區新建的玻纖等項 目實現生產、應用協同,加速帶動公司玻纖增強復合材料的下游應用場景落地,拓 展聚酰胺的應用領域,提升裝置的經濟效益。
縱深布局合成生物學賽道,入股國內頂尖的 AI 蛋白質設計平臺公司分子之心。 2 月 20 日,AI 蛋白質設計平臺公司分子之心宣布獲得超億元戰略投資,由凱賽生物 領投,聯想創投跟投,天使輪領投方紅杉中國本輪繼續追加投資,用于 AI 蛋白質優 化與設計平臺 MoleculeOS 進一步開發,以及在生物制藥、合成生物學等產業領域 的應用探索。分子之心是國內頂尖的 AI 蛋白質設計平臺公司,由全球 AI 蛋白質折 疊技術奠基人、計算生物學家許錦波創立,擁有全球頂級計算生物專家團隊。
分子 之心自主研發了國內首個功能完整的人工智能驅動的蛋白質預測和設計平臺 “MoleculeOS”,運用數據驅動的 AI 方法,快速識別、改造甚至從頭設計最合適的蛋 白質,從而顛覆大分子藥物設計、合成生物學、環境保護等領域研發范式。當前, 分子之心已經基于 MoleculeOS 平臺構建全場景的 AI 蛋白質發現、優化與設計能力, 其中蛋白質從頭設計、蛋白質優化、蛋白質以及復合物結構預測、蛋白-蛋白對接、 蛋白質側鏈預測、蛋白質功能預測等十余項關鍵 AI 算法計算結果領先全球。
將 AI 技術引入生物制造研發體系,有望推進合成生物學加速進入產業兌現期。 投資完成后,公司和分子之心將在業務層面展開深度合作,公司將 AI 技術引入生物 制造研發體系,會從科學源頭出發,大幅度提高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究效率,借助 分子之心自研的 AI 蛋白質優化與設計平臺 MoleculeOS,融合自身在合成生物領域 的 20 余年產業經驗,聯合推動合成生物學產線升級和新品研發,智能化升級生物制 造全流程。基因編輯、人工智能(AI)蛋白質結構預測和設計等技術的突破顯著提 高了合成生物學的底層研發效率,近年來發展迅速,正在逐步成為生物制造的核心 技術,公司與分子之心合作開展生物制造研究有望推進合成生物產業加速進入產業 兌現期,同時為公司業績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